辰暉的教學會從幫助建立孩子指令控制、眼神和配合度等好的學習準備行為開始。
學習準備行為
指令控制
建立孩子的指令控制,當聽到老師說什么,他就去執(zhí)行,這樣孩子才能逐步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習更多的技能。
眼神
眼神是學習和社交的基礎。我們在教學時會幫助孩子建立上課時主動看老師眼睛的學習習慣,確保孩子在老師發(fā)出指令時認真傾聽。
配合度
孩子上課的時候要坐好或站好,手放好眼睛看老師。孩子在上課時建立好配合度后,才能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老師身上,從而更高效率地學習。
在建立了基礎的學習行為后,我們就會開始讓孩子學習更多的新技能,包括認知理解語言表達 游戲能力 社交行為 行為干預等方面。
認知理解
學習簡單的一步指令,增強孩子對老師和家長的指令控制,為孩子聽從老師和家長更復雜、更生活化的指令打下良好的基礎。
從具體的事物到抽象的概念,系統(tǒng)地讓孩子不斷地提高認知理解能力,如:名詞、動名詞、形狀和顏色、物品功能等,也為語言表達能力打好基礎。
......
語言表達
讓孩子能夠表達自己的需求,在想要玩某個玩具或進行某種活動時能夠跟老師表達;
提升孩子描述命名的能力,從能命名物品、動名詞,到能用完整的句子來描述所看到的。
......
游戲技能
提升孩子的游戲興趣和游戲技能,讓孩子能夠從游戲中獲得樂趣,讓孩子減少自我刺激。
好的游戲技能能豐富孩子認知,也是同伴社交的基礎。
......
社交能力
培養(yǎng)社交能力首要的是提升孩子對他人的興趣。提升孩子對老師的興趣,孩子會更關注老師,學習才能更快樂更有效率地進行;提升孩子對同伴的興趣,孩子才會更愿意進行社交。
從簡單地只是跟同伴一起玩各自喜歡的玩具或游戲開始,讓孩子逐步跟同伴進行簡單的互動,再培養(yǎng)孩子更復雜的社交技巧,如輪流、交流等。
......
問題行為干預
這個行為是否需要干預?
是否會對他人造成傷害或傷到自己?
是否會干預到正常的教學以及生活?
問題行為的出現(xiàn)頻率。
......
另外,學生是否有足夠的動機和配合度也是需要考量的。有必要進行問題行為干預時,我們會根據(jù)孩子的情況針對性設計干預計劃。
學習新技能的初期,我們會從較簡單的階段開始,進行密集的桌面一對一干預,加速孩子學習新技能的進程。在孩子掌握了這個技能后,我們就需要把這個技能泛化到跟同伴的團體課中,同時這個技能也需要泛化到自然情境中。